不知道這三件事,千萬不要做手術。(高雄整形/美真集整形/美真集醫美/吳緁苓執行長/割雙眼皮)
156 Total Views, 2 Views Today
從事護理20 多年來,身邊朋友在醫療求診上,常常詢問我一個相同的問題
「Kate,我想掛某醫生的診,妳可以幫我打聽看看他的醫德?在網路上他很有名……..」,接到這樣的問題,我內心總是有點擔憂。
擔憂我詢問後的回覆答案,不一定是適合他的。理由是,我自己內心「相信一個道理」和「思考的二句話」:
「醫師緣,病人福。」「名醫一定具有醫療道德的特質?」「堅持醫德的醫師就一定能成名醫?」
不知道你也曾經想過同樣問題?
但也必須說「名醫的認定」,是件很主觀的事。我的答案是「也許是,也許不是」
在醫療工作多年,我以自己的角度把名醫歸成兩大類:
第一類 有醫德的「名醫」
第二類 有人脈的「名」醫
在二十年前,我在大醫院的腦神經外科當外科護理師。
在當時沒有限診掛號的制度下,我們科有位主治醫師黃醫師,他光一個門診的掛號人數都是破百號,小夜下班的我在返家時,常常看見醫院門診區的長廊,大半夜只剩一個門診還沒看完。
幾乎夜診結束都是半夜1-2點。
黃醫師忙於看診、手術之外,天天盡量安排空擋親自查房,看病人恢復狀況。就連對待我們每個護理師,都是客氣與尊重。
事隔多年,黃醫師現在已經是在外創業的脊椎手術的名醫。前一陣子我們還碰了面,談了醫療品質,至今,他仍是我心中「有醫德的名醫」
這,屬於第一類。
第二類的名醫,我也遇過。有口才極佳的特質、享受應酬、喜歡交朋友。他們在醫院的學習重心放在「人際、人脈,而專業與學術總是放第二位」。有時不查房,甚至忘記Order renew(更新醫囑)。這類人際關係經營有佳的醫生,也為「名」醫。
針對第二型的名醫,我沒有特別的批評之意,此類風格,也有它的吸引力與生存之道。
每個病人或有醫療需求者,當第一時間需要求醫時,總有個念頭「找名醫。」這也是我們醫護常被親友們詢問的問題。
二年多前的九月,有位20 歲、提眼肌無力的男孩,由媽媽預約並陪同至診所問診。
媽媽第一話問:「你們醫師是什麼科的?」
護理師:「我們只有一位整型外科醫師,所有治療都是他親自治療。」
媽媽:「那有證書嗎?」
護理師:「有的,在轉角處,我帶您去。」
說實話,剛開業的前兩年,對於專業執著又「潔癖」的我,遇見這樣的問題,我感受就不太好,覺得被對方質疑、被不信任,甚至是對我們團隊的信譽有懷疑。
醫師的科別,是在成為專科醫師前,都會選好(如泌尿科),選好科別後,即開始專科訓練,外科有外科的訓練,內科也有內科的訓練 ; 科別不同、訓練過程也不同,
但因為這幾年,太多媒體報導一些相關非整外醫師執行整形醫美治療,造成傷害的案件,令人遺憾也失望。遺憾是,顧客不清楚執刀醫師的專業科別而造成了傷害。失望的是,醫療分界太模糊,而讓其他科的醫師因整形趨勢而選擇放棄當初辛苦訓練的專業科別,產生台灣醫療失衡。
醫療失衡,延伸的問題就浮上了檯面(大多都發生在整形醫美行業)。開始演變大醫院的「人才大量流失」、醫療成了「消費與服務」、醫療也「不再被重視技術而以價格考量」。
因為這幾年價值觀的變化,現在只要客人提問醫師的科別,我欣然接受,也覺得有必要告知,不再覺得被質疑。
今後,無論你是要整形、微整,或一般的看病,以下三件事一定要清楚。
1:執行醫生是誰?
2:醫生的專業是什麼?
3:醫師對醫療的理念是重質還重量?
跟國外醫生比起來,台灣的醫護技術名列前茅。希望大家一起「忠誠」自己基礎的專業,也期盼民眾一起認同專業技術非以價而論,尊重台灣的專業價值、人們身體的價值,而傳給下一代,正確「價值教育」的觀念。
台灣加油!
▌最後小叮嚀
實際療效會依個人情形而有不同;以上資訊係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、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,僅供參考;
而任何治療皆有風險,每人結構不同,恢復和結果皆不一樣。可能副作用請詳閱衛生局相關公告,請親自與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後,再決定是否進行療程。
*關於手術治療相關適應症、禁忌症、副作用、警語及醫療風險等醫療資訊請參考官網連結:https://bc-clinic.com.tw/
-美麗預約專線-
07-5550107
-Line線上客服ID-
075362267
-Line線上客服一鍵加入好友-
http://line.me/ti/p/gSn4GkFMjw